中国国际地学计划项目学术研讨会暨IGCP全委会2018年工作会议将在武汉召开
中国国际地学计划项目学术研讨会暨IGCP全委会2018年工作会议将于2018年12月11日-1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我国6个主导和5个参与的IGCP项目组(IGCP 608、630、632、641、649、652、653、661、662、663、665)与会交流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涉及到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全球大地构造、地球深部地质、海洋-陆地生态系统、现代环境和关键带、第四纪地质等多个学科方向和最前沿的研究热点,将会开阔我们的视野和研究思路,为我们提供一个及时的、综合的地学大餐。同时,我们也利用此次机会组织了纪念我校已故的杨遵仪院士诞辰110周年的学术专题会场,到时,我们不但一起缅怀这位杰出的地学大师,而且可以从中学习大师早年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会议日程如下: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简介: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简称国际地学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自然科学计划之一,亦是联合国系统唯一的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计划。该计划由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于1972年为应对全球不同大陆之间的地层以及地质过程的对比所面临的挑战共同发起组建的国际地质计划,并于1974年正式实施至今。2003年前称国际地质对比计划。
在于2015年11月在法国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的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正式批准成立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IGGP),并通过《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章程》。根据章程规定,新计划由IGCP和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两项活动共同实施,且这两项活动保持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同时加强协调互动。
截止目前,该计划从全球科学家倡议、申请的600余个项目中,资助支持了350项国际地学合作项目,全球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地球科学家参与其中,为解决诸多具有全球性、洲际性和区域性意义的、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重大地学问题(如地质灾害预警、气候变化、矿产勘查、地下水资源保障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际地学计划的科学主题包括:(1)地球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2)全球变化和生命演化:地质记录中的证据;(3)地质灾害:降低风险;(4)水循环的地质科学;(5)地球动力学:管理我们的环境。
根据国际地学计划组织管理要求,经外交部批准,中国国际地学计划全国委员会于1980年正式成立,它是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学计划的对口机构,也是我国参加国际地学计划活动的领导机构,挂靠在原国土资源部。其秘书处为常设办事机构,设在中国地质科学院。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中国科学家共参与项目141项,其中128项已完成,13项在研。中国科学家担任负责人的共68项,78人次。其中第一负责人30人次,联合负责人48人次。IGCP科学计划已成为中国地质学家了解国际地学前沿的桥梁,也是世界其它国家的地学界了解中国地学发展的窗口之一;是我国国际合作活动中持续最长、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国际科技合作活动之一。
中国国际地学计划全委会与国际地学计划秘书处/国际地学计划科学执行局一直保持密切、友好的合作关系,一贯积极参与国际地学计划科学执行局的活动和支持其工作。自1979年以来,经中国国际地学计划全委会的有效推荐,一直保持有中国科学家担任国际地学计划科学执行局委员。他们是:池际尚(1979-1982)、叶治铮(1983-1988)、穆恩之(1983-1988)、谢学锦(1989-1994)、赵逊(1996-2000)、杨振宇(2001-2004)、董树文(2005-2008)、董树文(2009-2012)、金小赤(2009-2012)、聂凤军(2009-2012)、金小赤(2013-2016)、聂凤军(2013-2016)、章程(2013-2016)、金小赤(2017-2020)、章程(2017-2020)。
2018年8月,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院士当选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理事会成员,分管全球变化科学主题,任期为2018-2021年。